新闻中心
Kaitian Chemical
2024年GLP-1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-降糖减重明星药
发布时间:2024-05-09
GLP-1受体分布广泛,GLP-1RA多种机制共同作用。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ucagonlikepeptide-1,GLP-1):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激素,能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,其受体(GLP-1R)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肌肉、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和组织。
GLP-1的受体激动剂(GLP-1RA)通过多种降糖机制稳定血糖,降低体重。如作用于胃部,通过抑制胃肠道蠕动,延缓胃排空;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(特别是下丘脑),增加饱腹感,抑制食欲;作用于肝脏,抑制肝糖输出;促进胰岛素刺激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(增加胰岛素敏感性)等。
1985年,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,天然的GLP-1首次被发现,但半衰期很短,约2分钟,分泌入血后容易被DPP-4酶降解,开发GLP-1受体激动剂需要首先解决半衰期短的问题。
2005年首款短效GLP-1RA艾塞那肽(阿斯利康)获FDA批准上市,半衰期约3小时,需要一天两次皮下注射。2009年首款长效GLP-1RA利拉鲁肽(诺和诺德)上市,为一日一次皮下注射。2014年和2017年一周一次注射的度拉糖肽(礼来)和司美格鲁肽(诺和诺德)相继获批上市。2022年双靶点GLP-1/GIP替尔泊肽(礼来)获批上市,拉开双靶点的序幕。
长效化GLP-1药物凭借更好的患者依从性,销售取得巨大的成功,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2022年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了74.4亿美元和93.42亿美元(不含口服)。常见的GLP-1RA长效化改造方式包括化学结构修饰、改变制剂途径和给药装置等。
化学结构修饰常见的途径有:1)通过对酶切位点进行定点修饰,以减少DPP-4的快速降解;2)通过与白蛋白、抗体或聚乙二醇(PEG)等聚合物结合,增加药物相对分子质量,减少肾脏快速滤过;3)通过与脂肪酸偶联,增加对白蛋白的亲和力,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。
目前大多数的GLP-1RA均为注射给药,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为首个且唯一上市的口服GLP-1RA,但服用要求严格、繁琐。尚无非肽类口服小分子GLP-1RA获批上市,进度最快的为礼来和中外制药合作研发的Orforglipron为小分子口服GLP-1RA药物,目前在临床III期阶段。
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(GIPR)、胰高血糖素受体(GCGR)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受体(FG21R)等靶点在血糖平衡调节、脂肪代谢、食物摄入等过程中能与GLP-1发挥协同作用,提高药物疗效,替尔泊肽作同类上市产品中首个双靶点激动剂(GIP/GLP-1)肥胖治疗药物,临床数据显示,其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。
全球糖尿病领域GLP-1RA市场份额已达39%,超胰岛素。根据诺和诺德公司财报,2018-2022年SGLT-2i及GLP-1RA市场规模分别保持33%、29%的CAGR,DPP-4i、胰岛素市场规模下降。截至2023年5月,尽管GLP-1类药物处方量渗透率仅5.5%(注射剂5%、口服0.5%),但糖尿病药物市占率已达39%(注射剂36%、口服3%),超过胰岛素成为全球第一大糖尿病治疗药物类型。
2022年全球GLP-1RA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美元,2031年有望超1500亿美元。根据诺和诺德公司财报,2022Q2-2023Q1全球降糖类药物市场规模约合591亿美元,GLP-1类销售额约235.5亿美元,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9.8%。据经济学人报道,预计2031年全球GLP-1类药物整体销售规模有望达1650亿美元规模,其中美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近1000亿美元。
目前GLP-1RA药物呈现诺和诺德、礼来各占半壁江山。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形成了很好梯队,利拉在2018年销售额达到峰值后司美上市,销售额一路高歌猛进。礼来的度拉糖肽2014年上市,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,直到2022年销售额才被司美超越,此时双靶点替尔泊肽已获批上市,实力不容小觑。
利拉鲁肽、司美格鲁肽、度拉糖肽、替尔泊肽这四款主流GLP-1RA药物2022年销售额达到了218.82亿美元(yoy+37%),其中减肥药适应症销售额占比为11%。
国内GLP-1仍处于市场导入期,根据PBD样本医院放大版销售数据,2018年我国GLP-1市场规模约为6.8亿元,2022年高速增长至约60.5亿元,复合增速达70.5%。竞争格局来看诺和诺德和礼来等国际制药巨头占据9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国产产品少且销售额不佳,药融云2022年GLP-1全国医院销售(全终端)数据显示诺和诺德占据70.8%的市场份额,礼来占据22.5%的市场份额。根据诺和诺德公告,2023年前三季度Ozempic在中国地区实现收入38.13亿丹麦克朗(约合40.03亿人民币)同比增长160%。
从全球GLP-1研发适应症布局来看,2型糖尿病和肥胖占大头,且已经进入收获期。其次是NASH,进度最快的已进入临床III期,分别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(皮下注射)和利拉鲁肽。针对阿尔兹海默症司美格鲁肽(皮下注射和口服)已进入临床III期。
全球GLP-1研发仍以1类新药为主,占比73%,改良新药和类似药分别占比14%和13%。
GLP-1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以及原料药,中游的CDMO服务商以及下游的药物研发企业和注射笔等给药装置研发厂商。多肽药物分子大小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之间,大规模生产仍存在较高的壁垒,生产成本较高。目前全球司美格鲁肽等主流产品供不应求,给原料药供应商和CDMO提供了大量的机会。